孙坚见楚楚自己都这般说了,便也没有再强求。
因为知道若非是楚楚带着自己的儿子和周瑜来救援,他现在可能就死了,便想着送些奇珍异宝给她带回去,以此来感激这小女娘。
楚楚也拒绝了。
她便跟孙坚说了小麦和面食之事:“孙伯父,粮食为民之本,我实是不忍见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,便自作主张的请阿瑜兄长帮忙宣扬出去,你最是知道我舅父的为人,此举等我舅父知道了,我想来会引起他的不满,对我进行斥责。我不要什么奇珍异宝,只要孙伯父写一封信给我舅父,就多夸夸我,也好让我回去之后少受着惩罚。”
孙坚没有想到楚楚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女,不仅有能力,还能看清自身的形势,倒是令他也是惊叹不已。
面食的吃法就是在他的地盘上做出来,自然也是知道其中的吃法,比上麦饭和随意揉成面团放入锅中蒸煮,要好吃太多了。
若是小麦真能代替黍成为主粮,以小麦的产量,定然能养活更多的人。
孙坚见楚楚说得诚恳,便答应了楚楚的请求。
等楚楚回去之后,他还与身边的随从感叹道:“桥蕤还真是生了一个好女儿,这楚楚年纪轻轻便以初见风华,心中亦能体恤百姓,又有能力救民于水火,再过几年,等她再大些,定然能在这天下搅弄风云。”
说完,孙坚又感叹了一句:“也不知道我那傻儿子,能不能招架得住。”若是以前没见过这样子的女娘便罢了,如今有了年少的情谊,他可不信那小子不心动。
就是他,也想要这样的儿媳妇啊。
而楚楚辞别了孙坚之后,便收拾收拾行李,准备坐船回寿春。
孙策和周瑜送楚楚到渡口坐船。
周瑜知道少女喜欢偶尔小酌几杯,便将好几坛子的果酒送给她拿回去喝。
楚楚谢过:“还是阿瑜兄长最懂我。”
孙策见状,没好气问她:“真不用我和阿瑜送你回去?”
楚楚摇头:“我自己可以的。”
孙策便没说什么了,认识这几年,这小女娘说自己可以的时候,便还真没有出过什么意外。
只是离别总是有些伤感的,楚楚知道,这一别可能又是很长时间见不到面了,在开船前,她难得有了些小女娘的情绪。
她张开双手,抱了抱孙策,因为矮,只能抱着对方的腰,声音闷闷地道:“阿策兄长,我会想你的。”
孙策感觉到腰间被环抱的触觉,脸上的笑意一愣,片刻后他轻拍少女的背:“天天在我们面前提男女之别,现在要走了,就不讲究了。”
楚楚松开他,不满道:“一个大男人,抱一下怎么了?”
说完,她又转身抱了抱周瑜:“阿瑜兄长,再会。”
周瑜也是一愣,桃花眼低垂看她,轻笑一声:“再会。”
船要开了,随从来提醒,楚楚这才老老实实的朝着孙策和周瑜见了一礼:“两位兄长,千万保重。”
“保重。”
从项城坐船到寿春,也是几日的路程,期间确实也有遇到贼匪,都不足为惧,楚楚就很顺利的回到了寿春。
而原本留在舒县的部曲,因为周瑜让小黑传信,也与楚楚同一时间回到了寿春。
刚进了桥府,楚楚便让人拦住,被带着去见了袁夫人。
见到袁夫人,对方便将一封信递给了楚楚,柔声道:“三日前,你舅父便传信而来,斥责你不顾及家族利益,自作主张的让人将小麦之事宣扬出去。”
楚楚看了一眼信中的内容,便抬头看袁夫人:“阿娘,你也认为我做错了吗?”
袁夫人面色不变,端起茶抿了一小口,润了润嗓子,道:“你一心为民,何错之有?”
楚楚闻言,上前跪坐在袁夫人面前,漂亮的脸上露出讨好一笑:“阿娘真如此想的?”
“自然。”袁夫人声音依旧柔美,说起此时却有些微嗤,“这两年来诸侯相互攻伐,又天灾人祸不断,又有几个人真正在意百姓的死活了。”
楚楚赶紧认同的点点头:“就是就是,没想到阿娘也是看得如此透彻。”
袁夫人便拉着楚楚的手,道:“两年前,你拿出了解决蝗虫的办法,当时董卓刚刚进入洛阳,急需政绩稳固朝局,便听取了你舅父的意见,颁布诏令让诸侯拿着你说的办法来治理蝗虫,不少的诸侯和世家豪族都听取了意见,照做了。”
说到此处,她话语顿了顿,看着楚楚的眼神更加的柔和:“此事如今已经颇具成效,这些日子有不少诸侯夫人写信给我,说起因为治理了蝗虫,害虫也跟着少了,庄子上的粮食产量每亩增加了足有四分之一,都在羡慕我有你这样一个能干的女儿呢。”
楚楚没想到治理蝗虫还有这种好事,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消息。
她腼腆一笑:“阿娘,那你可不要夸我了,我听了可是要嘚瑟的。”
袁夫人无语道:“我可不敢夸你,怕你尾巴翘上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