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www.sbiqu.cc

第69章(1 / 2)

“多谢。”襄楷望了一眼那张图纸,站好,端正躬腰长揖一礼,“我不会再来打扰小公子了。”

他果然信守诺言,很多年也没在高阳里出现。

标点句读

高阳里荀氏族地,前所未有的繁荣起来。

除夕祭祖,玄衣博带的荀氏族人,将宗庙塞得满满当当,后排晚辈甚至得站到门槛之外的庭院中。

众人肃穆而立,荀柔却能察觉出一丝,与往常不同气氛,焦灼、浮躁、无望……

主祭依然是二伯父荀绲,一切流程也依然如旧,诵读祭文、献礼、上香、再拜……

众人齐齐拜倒,又缓缓起身。

檀香青烟如缕,缓缓升散于宗庙高深穹顶之上,第一次希望祖宗真能保佑他们这一回。

祭毕,二伯在四伯扶持下缓缓站起。

自诏令下达,半年之间,二伯父越发苍老,须发渐稀,行动也渐老迈迟缓,方才肃拜过后,竟难以独自起身了。

他回身环顾堂中或迷惘,或伤怀,或愤懑的同族,沉声道,“圣天子再逐党人,我听闻诸君近来对朝廷、对天子愤懑在怀,多有怨言,是吗?”

在一阵沉默过后,八叔荀旉开口,“兄长,非是我等心怀怨怼,实在是这次天子诏令,令人不能心服。”

“大家都是这样想?诸君可想过天子为何有此诏令?”荀绲再次环视全族。

“何为臣道?忠、顺、恭、敬。”他重重道,“数年过去,臣子犹有怨怼、耿耿于心,天子难道能够心安?这难道是为臣之道吗?”

“先祖有言:儒者,人主用则宜本朝,不用,则退编百姓无所怨,必为顺下也。”荀绲一个一个望过去,看得众人低头,“君子安平乐道,虽穷困冻馁,亦不堕邪道,持社稷大义,存道于心,纵居穷檐漏屋,人亦贵之。”

“不怨天、不由人,躬省自身,以仁为己任,居朝则美政,居乡则美俗,而得天下重。自今以往,吾其修德矣,修身矣,养吾仁矣。”

众人齐声应和。

荀柔有些走神,这是无可奈何的政治妥协。

他家既不可能参加黄巾造反,就得在这世道生存。天子不喜欢忤逆之臣,所以荀家就得表现得恭敬、温驯,表示一切服从组织安排,绝无异心。

只顺从还不行,还得养望自励,要让人“自贵”,让人不得不用。

他不安的望向左右,一时间心里划过许多纷乱的念头。

旁边荀彧扯扯他的袖子,不赞同地摇摇头。

“荀彧。”荀绲在前面沉沉唤了一声。

荀柔惊慌地瞪大眼,他他他连累优等生堂兄了。

“是。”荀彧肃然出列。

“你听明白了吗?”

“是。”

“说来听听吧。”

“是,”荀彧再拜,抬起头,声音清朗,坚定不移

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己任,死而后矣。”

……死而后已……果然是堂兄的答案。

“荀柔?”

“是。”荀柔迅速回神。

“此事你也听闻,”荀绲道,“有什么想说,就说吧。”

荀柔正想顺口抄一下优等生答案,却忽然察觉一丝异样。

满屋长辈们,目光都汇聚在他身上,沉默地、耐心地、等待着、审视着、期待着、看着他。

家族未来、国家社稷、江山百姓……他该说什么?

这一瞬间,头脑中一片空白,一个字也吐不出。

真是糟糕,如果这是一场面试,他大概已经被淘汰。

荀柔闭了闭眼睛。

他知道该怎么做。

“是,”他认真拜了两拜,“鹤鸣于九皋,其声、当闻于天。”

(鹤在深林中鸣唱,声音却要直上九天。)

……

新年伊始,原太守张温升任司隶校尉,颍川郡迎来新太守杨彪。

这位太守出生弘农杨氏,其父杨赐是天子刘宏的老师,属于士人之中,少数受刘宏待见的人物。

颍川是上郡,在天子明码标价,公平公正,童叟无欺,自然是十分昂贵的,杨彪几乎是如今最好的太守人选。

弘农杨氏不缺钱,他们要的是政绩养望,是世代公卿,是青云直上,所以他们不会从百姓身上找补回来。

太守初来乍到,很快处理完一波政事,便招颍川本地名门才俊前去。

荀家应命前往的是荀柔和堂兄荀彧。

“此乃家父所作《句读新编》,”装饰雅丽的太守府中,荀柔双手将文章高高举起,“今日盛会,愿献与杨府君,以助府君宣文教之用。”

容色昳丽的童子,展颜一笑,皓齿朱唇,极尽鲜妍,顿时让远道而来的太守惊艳。

“句读新编?”年轻的太守容貌方正,抚着短须,对着容颜悦目的垂髫童子,语气也不自觉得温柔,“慈明公近来在研究童蒙之学么?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